單螺桿泵磨損的原因有哪些
單螺桿泵磨損的原因有: 每種塑料,都有一個理想塑化的加工溫度范圍,要控制料筒的加工溫度,使它接近這個溫度范圍。顆粒狀的塑料從料斗進入料筒,首先會到達加料段,在加料段必然會出現干性磨擦,當這些塑料受熱不足,熔融不均時,很易造成料筒內壁及螺桿表面磨損增大。
同樣,在壓縮段和均化段,如果塑料的熔融狀態紊亂不均,也會造成磨損增快。 轉速要調整得當。由于部分塑料有強化劑。
這些物質對于金屬材質的摩擦力比熔融塑料要大很多。
在注塑這些塑料的時候,如果用高的轉速成,則可以提高塑料的剪切力,也可以強化相應的產生更多被撕碎的纖維,增加摩擦力。 單螺桿泵在機筒里轉動的時候,會和物料產生摩擦,使螺桿和機筒的工作表面逐漸磨損;螺桿直徑逐漸縮小,機筒的內孔直徑就會逐漸加大。這樣,螺桿和機筒的配合直徑間隙,隨著這兩者的磨損會一點點加大,這樣就會增加被擠塑料物前進時候的漏流量。
物料中如果有碳酸鈣和玻璃纖維等填充料,可以加快螺桿和機筒的磨損。
立式單螺桿泵特性
立式單螺桿泵特殊的工作形腔能輸送介質中含有懸浮的硬,軟固體顆粒和長纖維(或固體是多棱尖角,高磨損顆粒)和長纖維或夾帶氣體的介質(液,固,氣三相)。
1,固體顆粒度大小與各型號泵“轉子”偏心(e)有關。2,固體濃度按體積濃度,可達40%(如粉狀微粒可達70%)。3,纖維長度與各型號泵“轉子”導程有關,允許最長纖維介質粘度高達1,000,000 mpa.s(cp)物料可以有效輸送。
大流量高壓力單螺桿泵發展的需要
前言:發展大流量和高壓力的單螺桿潛油泵,主要是為了謫足一些大流量且含油水混合物的小口徑深油井的需要;發展高壓螺桿泵的另一目的是為了高粘度原油的開采。 單螺桿泵廣泛應用于“油、化工、電力、造船,機床、采礦、食品,醫藥、環保等工業部門。
它與離心泵、往復采,齒輪泵、滑片泵等相比較,在某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螺桿泵的特點是:流量平穩,壓力脈動小,能夠自吸,噪低,效率高,壽命長,工作可靠;螺桿泵結構簡單,零件少,俸積小,重量輕,可輸送高粘度液體,有的如雙螺桿泵還可輸送氣液兩相混合物,單螺桿采可以輸送含大量纖維和固物的介質。
單螺桿泵是1932年由法國工程師Moineau發明,并由德國PCM泵公司制成產品。三螺桿泵是1931年由瑞典IMO公司發明并制造的。我國天津市工業泵廠于60年代初研制成功船用高壓小流量三螺桿泵,并擴展為單、雙、三螺桿泵專業廠。
沈陽水泵廠于60年代中期研制生產雙、三螺桿泵,70年代研制成功五螺桿泵。
天津工業泵廠于1984年引進德國Allweiler公司的制造技術和英國Holroyd公司的2AC螺桿銑床和配套設備后,我國才開始批量生產螺桿泵。比國外整整落后了20年。 目前,單螺桿泵的最大壓力已經達到200ba~,英國AG泵公司和法國PCM泵公司均生產這種高壓單螺桿泵(流量范圍20,---500m/h,級數1---,20級)。
由于這種高壓單螺桿泵具有結陶緊湊、效率高、耐磨性強等優點,因此國外越來越多地使用這種螺桿泵來開采含有大量固體顆粒、高粘度的原油。 由于單螺桿泵在石油工業中的輸液范圍很廣,從低粘度到高粘度以及氣液兩相流體,因此發展大流量高壓力的單螺桿潛油泵市場前景廣闊。發展大流量和高壓力的單螺桿潛油泵,主要是為了謫足一些大流量且含油水混合物的小口徑深油井的需要。
發展高壓螺桿泵的另一目的是為了高粘度原油的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