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單螺桿泵工作的準確性
利用產量、電流、動液面三項工況指標進行一次工況診斷分析,對于一次診斷難以確定工況的抽油井,利用扭矩及軸向力指標進行二次工況診斷分析,并且總結出各種工況下的指標界限,確定各種工況下各個生產參數指標的表現形式,建立相應的工況診斷準則。 隨著螺桿泵采油系統在油田中的廣泛應用,油井故障不可避免地出現在生產過程中,因此有必要對螺桿泵并工況分析技術進行研究,以提高螺桿泵采油技術水平及經濟效益。 對現場的實際生產資料進行大量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參考了目前的工況分析手段,對工況表現形式進行歸納和分類,對工況特征進行定性描述,將工況分為八種類型:油井處于正常的生產狀態、抽油桿斷脫、油管斷脫、油管漏失嚴重、油管結蠟嚴重、螺桿泵定子脫落、螺桿泵定子磨損嚴重、油井漏失、螺桿泵定子溶漲、工作參數設置偏低及工作參數設置偏高。
超高壓截止閥閥桿軸向密封力的分析
超高壓截止閥在不同密封型式下軸向力的計算及其確定并加以論證,分析了超高壓截止閥的密封機理和密封面加工精度對截止閥軸向力的影響以及密封副材料的選用。
一、概述:超高壓截止閥密封副材料通常為金屬對金屬,為了使截止閥關閉時密封嚴密,必須提高密封面的加工精度和粗糙度等級,并且對密封面施加非常大的軸向密封力。然而,軸向密封力并非越大越好。
有一種觀點認為超高壓截止閥( ≥300MPa)應為塑性法密封,且大都采用錐面線性密封。所謂塑性法密封,就是密封面的密封比壓等于密封副軟材料的屈服極限,使結合面緊密接觸,利用軟材料的塑變而堵塞硬件表面的不平處,形成近似理想平面,并產生等于軟材料屈服極限的反力而保持密封。 。
二、軸向力分析:閥桿軸向力主要取決于密封面的總作用力,閥門設計中確定密封面總作用力的關鍵參數是密封比壓。但是在超高壓截止閥的錐面線密封情況下,其軸向力Q在無介質壓力關閉時所產生的密封比壓q是否可以大于密封副軟材料的屈服極限δs,在有介質壓力關閉時的密封比壓q是否一定等于δs,本文將討論q的合適值。
三、密封面粗糙度對軸向力的影響:根據只有當密封表面間的間隙小于介質分子直徑時,才能保證介質不滲漏的觀點,可以認為,防止流體滲漏的間隙值必須小至0.003μm。
但是,即使經過精研, 金屬表面上的凸峰高度仍然超過0.05μm,要達到理想平面,就必須對接觸面施加一定的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密封副軟材料的σs 及密封面的粗糙度有關。 當密封面上的比壓q < 40MPa時,密封面的質量起著決定作用。例如在q = 65MPa時,隨著粗糙度等級的越來越高,滲透量迅速減小,也就是說在q< 40MPa時,在同樣一個滲漏量等級,粗糙度愈高所需要的q愈小,其軸向力越小。
對于σs > 900MPa 密封副材料,在用于300MPa等級的超高壓閥時,除了從線彈性斷裂力學觀點出發, [σ]從強度要求考慮, Ra 0.05μm以上,還要從密封機理上考慮。因此,對于σs 為900MPa的超高壓截止閥用密封副,其密封面粗糙度必須在Ra 0.05μm以上。
而對于經HIP處理的WC硬質合金密封副來說,由于其性質較脆,要增大密封面上的比壓來壓縮密封面上的波峰,就會使軸向力增加很大,而且會使密封副產生斷裂,因此,其密封面上粗糙度必須高于Ra 0105μm。只有在這個范圍內,才能使用式的軸向力計算式。
泵轉速和流量是線性關系
立式單螺桿泵轉速和流量是線性關系,泵可定轉速而定流量。
也可無級調速或多級變速來滿足用戶各種特性的要求,流量精度(±1%),可作為計量泵用于實驗室,配藥,配料等。壓力(揚程)生成與“定子”螺旋導程(T)有關,一個導程(T)輸出壓力為0.6 Mpa(60米揚程)壓差級,二個導程為二級泵壓力為1.2Mpa(12 0米揚程)。根據工況需要任何一種型號都可以制造成,立式,斜置式,可移小車載式等型式的泵。
立式單螺桿泵零件少,結構不復雜,所以折卸,維修簡單,即使初次使用也可在短期內容易掌握! 單螺桿泵工作原理是當電動機帶動泵軸轉動時,螺桿一方面繞本身的軸線旋轉,另一方面它又沿襯套內表面滾動,于是形成泵的密封腔室。螺桿每轉一周,密封腔內的液體向前推進一個螺距,隨著螺桿的連續轉動,液體螺旋形方式從一個密封腔壓向另一個密封腔,最后擠出泵體。
螺桿泵是一種新型的輸送液體的機械,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安全可靠、使用維修方便、出液連續均勻、壓力穩定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