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動工業的發展。水泵廠在“十二五會議的指導下,成功開發新型智能型潛水泵,是我國潛水泵事業的重大突破與創新。
1、大型化、大容量化 在幾十年前,如果把5萬KW的發電機組的出現看做事一個重大的技術成就的話,那么,在今天這一動力只不過是能用來驅動130萬KW大型汽輪發電機組的給水泵而已。近幾年來,大型水泵技術發展得很快,巨型軸流泵的葉輪直徑已達7米,潛水泵葉輪直徑達1米,用于城市及工業給水工程中的雙吸離心電機功率達5500KW。
2、高揚程華、高速化 目前,鍋爐給水泵的單級揚程突破1000米的紀錄,要進一步實現高揚程化,泵的轉速有可能進一步向高速化的方向發展。在水泵行業中,這種發展的趨勢是具有世界性的。 3、系列化通用化標準化 產品的系列化通用化標準化(簡稱為“三化)是現代工業生產工藝的必然要求。1975年國際標準化協會制訂了額定壓力為720KPa的單級離心泵的主要尺寸及其規格參數(ISO2858-1975E).此標注泵的性能范圍。
:6.3-400m³/h,揚程為25-125米。目前,在歐洲反滿足此規格的水泵均作為標注泵出售。
我國自1958年以來,在同一型號、系列分類、定型尺寸等也做出了不少工作,水泵的托架、懸架、軸承架等主要零部件均已有了系列標準,產品的:“三化在不斷提高。 今后,隨著原子能大河燃燒化工業等科技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要求發展具有高速、耐高溫高壓、高效率以及大容量等方面的各種水泵特殊產品;同時也要求不斷提高現有常規產品的質量和水平。所以這些,都意味著必須在基礎理論、計算機、模型試驗、測試手段以及材料選擇、加工工藝等一系列環節上進行革新。
未來水泵事業的發展是現今的延伸和繼續,此任務是十分光榮而艱巨的。 。
導致家用清水泵效率降低的8個因素
1.家用清水泵本身效率是最根本的影響。
同樣工作條件下的泵,效率可能相差15%以上。2.家用清水泵的運行工況低于泵的額定工況,泵效低,耗能高。
3.電機效率在運用中基本保持不變。因此選擇一臺高效率電機致關重要。4.家用清水泵效率的影響主要與設計及制造質量有關。
泵選定后,后期管理影響較小。5.水力損失包括水力摩擦和局部阻力損失。清水泵運行一定時間后,不可避免地造成葉輪及導葉等部件表面磨損,水力損失增大,水力效率降低。
6.家用清水泵的容積損失又稱泄漏損失,包括葉輪密封環、級間、軸向力平衡機構三種泄漏損失。容積效率的高低不僅與設計制造有關,更與后期管理有關。泵連續運行一定時間后,由于各部件之間摩擦,間隙增大,容積效率降低。
7.由于過濾缸堵塞、管線進氣等原因造成離心泵抽空及空轉。8.家用清水泵啟動前,員工不注重離心清水泵啟動前的準備工作,暖泵、盤泵、灌注泵等基本操作規程執行不徹底,經常造成泵的氣蝕現象,引起泵噪聲大、振動大、泵效低。
基本工作原理
1.螺桿泵是利用螺桿的回轉來吸排液體的。
圖中表示三螺桿泵的剖視圖。圖中,中間螺桿為主動螺桿,由原動機帶動回轉,兩邊的螺桿為從動螺桿,隨主動螺桿作反向旋轉。主動螺桿從動螺桿的螺紋均為雙頭螺紋。
由于各螺桿的相互嚙合以及螺桿與襯筒內壁的緊密配合,在泵的吸 入口和排出口之間, 就會被分隔成一個或多個密封空間。隨著螺桿的轉動和嚙合,這些密封空間在泵的吸入端不斷形成,將吸入室中的液體封入其中,并自吸入室沿螺桿軸向連續地推移至排出端,將封閉在 各空間中的液體不斷排出,猶如一螺母在螺紋回轉時被不斷 向前推進的情形那樣,這就是螺桿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2.螺桿泵的工作原理是:螺桿泵工作時,液體被吸入后就進入螺紋與泵殼所圍的密封空間,當主動螺桿旋轉時,螺桿泵密封容積在螺牙的擠壓下提高螺桿泵壓力,并沿軸向移動。由于螺桿是等速旋轉,所以液體出流流量也是均勻的。